第191页
像是无法支撑自己的体重一般,缓缓走到亭台边缘的长凳上坐下,垂眸望着地上的蚂蚁,良久,才缓过劲儿来。
“当时,我就在东宫。”李照说,“江大哥过来找太子议事,不知怎的,黑甲军就闯了进来。太子让我从地道逃走,他带着少量的亲卫迎了出去。”
“地道好黑,好长,好像没有尽头。”李照捂住了眼睛,“我不知道走了多久,出来时已是天光大亮。
“地道的出口,正醉香楼前面的支流。我一出来,就听到所有人都在说,太子自尽了,江家兄弟伏法……”李照说不下去了。
后来的事情,清清也知道了。
他伪装成流连花柳,放浪形骸的模样,把自己当成一个纨绔,一个真正的草包,蛰伏至今。
“我什么都不想要。”李照哽咽着说,“我只要一个公道,太子哥哥不可能造反,他以死明志,就是要我给他申冤。”
一旁的元芩也无比动容,拍了拍李照得劲肩膀。
李照比他们年纪都小,今年不过十五岁,出事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半大孩子,也为难他有这样的心思。
“清清姐,五王爷的罪证是你找到的,太子哥哥的案子,你一定也可以的,对吗?”
清清无奈摇头:“我若有线索,早就给哥哥们犯案了,如何还要等你来问?”
李照的眼睛却更亮了几分:“或许,我这里有线索。”
清清眯起眼睛,凝视着他仍旧天真的眸子。不确定他说的是真是假。
他连纨绔都可以伪装得这么像,扮个正经人,太简单了。
“说来听听。”
-
她这随意的态度叫李照一愣,嘟囔道:“你怎么这样平静?”
清清勾唇一笑,举起双手,握拳,并排放在下巴前,一改方才冷漠的表情,兴高采烈地重新说了一句:“真的吗?殿下有线索?太好了!可以告诉我吗?”
说完,立刻又恢复成了一开始平静的模样。
李照:“……”
着实被这变脸速度给惊着了。
同时也知道,清清对他的态度并不重要,对待证据的态度才重要。
“江大哥来的那晚,我原本正在书房。”李照说,“江二哥被捕,生死未知,所以江大哥很着急,忘了避开我,我听见他说、
“他说:‘我早就觉得他有问题,二弟书里的反诗……’没说完,瞧见我在旁边,硬是止住了,把我撵出去才继续说。”
不是什么重大线索,毕竟清清始终相信,二哥不会写那些东西,御林军在家里搜出反诗,从头到尾都是有人陷害,李照的话,只是更加佐证了她的想法而已。
“那你有没有趴在门上偷听?”清清问。
许是发现了李照的隐藏性格,清清对他的态度全然不似一开始那样温和,冷静疏离之中甚至带着几分漠然,叫李照心里怪难受的。
小时候她可护着他,现在知道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怎么反而不肯亲近他了。
想着,表情就不太对劲儿,惹得元芩在一旁轻笑。
与清清合作的这些日子,她可算领教到了清清的铁石心肠,也只有在谢铎面前,她才会像个胆小的乖乖兔。
“我、我可是正人君子,怎会做那些鸡鸣狗盗之事。”李照不高兴地说。
“哦,就是说,你根本不知道大哥后半句是什么,以及,重点到底是书还是‘他’。”清清直言,“那你说了跟没说有什么区别?”
李照:“……”委屈。
“怎么没区别?”李照自尊心受挫,跟个小孩儿似的语气,“我虽然没有听完整,但结合当时的语境,也知道江大哥的意思是:江二哥的书有问题,而那本书与‘他’有关。
“我合理怀疑,那本书,是别人送的。
“而我虽然不知道那本书是谁送的,但我后来见过那本书。”
清清顿住。
李照得意一挑眉:“是前朝名将陈孚所著的兵法注解的最后一卷,孤本。”
孤本,就意味着,世上仅有一本。那么,只要找到赠书之人,就能找到害死兄长们的罪魁祸首。
“不错,总算派上点儿用场了。”清清拍拍他的头,“别卖关子了,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
-
李照被她拍的东倒西歪,好不容易稳住身形,两只手扶着头上的冠,不许她再胡作非为:“我官儿比谢统领的大多了小车严肃点儿!”
清清本来也只是逗他,即使他不说,她根据这个消息也能查到这本书是谁所赠。
但是她没有想好后续该如何。
而且,这么直白的线索,谢铎不可能没有发现,一定还有什么事他们不知道的。
“好吧。”李照继续说道,“我有两个怀疑对象,可都是桃李满天下的大儒,早已不参与朝堂之争了,我实在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照说:“一位是柳州的周乾光,也就是……”
“兄长他们的恩师。”清清看向元芩。
早年江家请了周乾光来教授子弟们学问,不少世家子弟都将孩子送了过来,元芩就是那个时候认识大哥二哥的。
李照叹息一声,继续说:“另一位,你可能不认识,他叫赵远皈,曾任柏溪书院祭酒。”
“柏溪书院?”清清疑惑道,“你说的是哪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