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PO原创市集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00页

      然而,没等圣旨颁布出去,各地方反叛的起义军就陆续也拿出了玉玺,坚称自己手里的才是真的。
    李贯文当然想先不管不顾称帝再说,可敏民间对他的事情多有杜撰,传的无比难听。
    且各地群雄并起,大有威胁朝廷的架势。
    李贯文只得先分出精力将这些拥有玉玺的人解决。他手上有兵,自是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但事急从权,只得一切从简,草草坐上了皇位,连年号都没来得及改,就派人打仗去了。
    这一坐上那个位置,才发现国库空虚,党羽勾结,朝中一堆的问题不知该如何解决。
    更叫他气闷的是,那些个大臣,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而且各顾各的,一个计策都没献上来,他只能自己想办法。
    国库空虚,就征税,党羽集结,就杀人,有什么难的?
    大臣都死了,就办科考,选新的人上来,总之现在是他当家做主,威信要立起来。
    结果,征税导致起义军越来越多,大臣遭迫害,更没人敢说话,不知不觉,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内乱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人数小的起义军很快就被消灭了,可那些规模比较大的,却一直和朝廷耗着,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后来,甚至十二路诸侯集结在了一起,共同对付朝廷。
    与此同时,北峦见大安国久战不歇,时不时在平疆试探,而原本让他们无比忌惮的成山军只剩下百分之一防范未然,抵抗起来无比费力。
    内忧外患,苛捐杂税叫百姓民不聊生,到了秋收的时节,有些地方却因为战争而颗粒无收。
    入了冬,怕是还有饥荒。
    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饿殍遍地,民不聊生。
    清清已有了近八个月的身孕,平日已经不怎么出院子了,食欲倒是比以前好些,可脸上也没见着长肉,都堆在该长的地方了。
    江家军混在起义军里面,已经从原本的两三万众,扩充到了二三十万之多。
    当初刘渊和李新如在荒山攒的那笔钱派上了大用场,否则根本养活不起这么多人。
    刘渊的身体还是老样子,但他甚至打起仗来什么最重要,所以预留了数千人在荒山产粮种地,自给自足,除了用不完的钱,还有吃不完的粮。
    清清便打算拨一部分出来,入冬之后借给百姓度日。
    刘渊的想法与她不谋而合。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兴亡皆百姓苦,失了民心,即使登上皇位,也只是为祸江山,遗臭万年。
    李照的身份仍然藏得严严实实的,自从上回看着谢铎用假玉玺搅得天下大乱后,他就开始潜心跟着他们学习。
    往常他自视甚高,后来才发现,和谢家夫妻二人相比,他的一些想法简直幼稚至极。
    幸好谢铎暂时是站在他这边的,能趁机多学一招,日后就多一分活命的可能。
    清清巴不得他懂事听话,所以倾囊相授,加上不常出去,无事可做,总拿他解闷儿。
    谢明燕和沈恪一直没回金陵,江金玉和姐夫也来了京城,江东已被战火荼毒,再待下去也是平白损耗,还可以过来照顾清清。
    临近中秋,谢府前所未有的热闹。
    往年,中秋节会有灯会和烟花表演,通宵达旦、热闹非常。可今年,一是要打仗,二是崇德帝薨毙不足三月,不宜大操大办。
    清清便决定请个戏班子,各房做做样子出几个花灯,热闹热闹。
    京城也不太平,家里人都不爱出去,皆欣然同意,各房各院包括丫鬟仆役都各自准备了花灯,打算在中秋节当晚惊艳四座。
    清清也想玩儿,画好了图纸让铁锤送到打铁铺去拆解成零件,她自己组装、画灯面。
    难得她有兴致,谢铎陪她一起动手,做了个硕大的凤凰花灯,翅膀、尾巴和双足都会动。
    虽然李照泼凉水说像大公鸡,但还是在中秋之夜拔得了头筹,获得脸盆那么大短月饼做奖励。
    这月饼也是清清参与制作的。
    有八种馅料,泾渭分明的分成了八个区块,清清高兴地切开分了,祈祷团圆和美,幸福安康。
    可大家都知道,这在现阶段只是奢望而已。
    许是触景生情,也许是多饮了几杯,戏台散场后,李照借着微醺之意,问清清,他到底还要忍到什么时候。
    “如今天下成了这副模样,我回去就能改变得了吗?”李照很不解,“姐,你告诉我,我真的能收拾好这个烂摊子,让一切回归以前吗?”
    每次有战乱、城池失守的消息传来,李照都会想起谢铎问他要玉玺时的笑容。
    他那个时候没有看明白,后来每一次想到,他都觉得谢铎是故意的——只有诸侯并起、天下大乱,他才能坐收渔翁之利,自然乐见其成。
    可乱成这个样子,成山王束手无策,他就算回去,又如何能保证百姓的生活呢?
    他拼命学东西,可越是懂得多,疑问也就越多,渐渐的,他没了当初的自信,或许,他也是个庸人,给不了百姓想要的。
    但他不敢说。
    他担心自己说了,谢铎和清清就不帮他了。
    “以前有什么好?”清清反问他,“以前不也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如今百姓至少还有希望,以前有什么?”
    李照一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