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PO原创市集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4页

      原来一个人的崩溃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慢慢累积的,真正的悲伤并不是一瞬间的情绪爆发。有好几次,展杨都是鼻头发酸,差点流泪。
    那个自称是永远会做自己小迷妹的姑娘眨眼间就消失了,仿佛她从没在自己的世界出现过一样… …
    展杨甚至想报警,可是种种迹象表明是锦理故意而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这一天半里他过得如行尸走肉。
    失去小理原来是连呼吸都会变得心痛。
    然而,在展杨不知道的地方,张助理却和锦理在通着电话。
    “展老师情况怎么样?”锦理的声音里都透着十足的关心。
    “非常糟糕,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的,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老板。”
    锦理一阵心痛,不安地问:“难道我的计划不行么?”
    “锦理小姐,你还是赶紧回来吧。”
    锦理定定神,狠狠心拒绝:“那可不行,就得逼展老师一把。张助理,你做为他最信任的助理,也该提醒他振作起来,好好工作了。”
    挂了电话,张助理不得不感慨锦理小姐真是个狼人。收回神儿,他敲门走进展杨的休息室,里面的空气与展杨一样消沉无生气,张助理不得不帮他把窗帘拉开,开窗透气,按照锦理所说小心翼翼提醒:“老板,电影进度也要赶赶了。”
    展杨这才正眼瞧了下来人,又给自己倒了点红酒,带着颓废的忧郁气质“嗯”了声,然后又对张助理说:“跟何导说一声,半个小时后我就过去。”
    被张助理带上的房门声让展杨有些涣散的眼神有了焦距,他双手猛拍几下脸,好让自己更清醒振作些。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可以有过多的伤春悲秋,当前还有重任在肩,展杨必须要去面对,而且隐隐有种感觉,在他跨越过这个障碍后,小理就会再次出现。他现在将“痛失爱妻”这种感觉体会的淋漓尽致,展杨盯着手机屏保锦理的照片,“我很快就会去找你了。”
    这次展杨进入影棚的状态都不一样了,他的难过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真正的埋在了骨子里。当他按照剧本赶到医院,看到的却是妻子的遗体从手术室推出来之时,“李晓辉”并没像以往拦住车跪在地上失声恸哭,反而麻木却冷漠的随着车一直走向太平间,只是期间他一直牵着妻子的手不曾松开。
    副导演:“展杨这样的表现是不是太冷血了,根本就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的生死。”
    何导却皱眉看向副导演,示意他不要多嘴。
    在妻子的遗体就要进入停尸房之时,沉默了一路的“李晓辉”终于有了举动。他央求护士让自己看爱妻最后一眼。得到允许的“李晓辉”颤抖着手将妻子脸上的白布单放下,这样的场景让展杨一下就联想到了睡梦中的锦理。他缓慢的伸出手一遍遍描绘着她脸的轮廓,眼神里的爱意毫无保留的悉数流露,只是那里包含了太多太多,挚爱、疯狂、痛苦、绝望,“李晓辉”很想悲鸣出声却一滴眼泪也没有。他深深地看了妻子最后一眼,轻声道了句:“晚安。”
    旁边的护士来去匆匆,“李晓辉”还对着她们一个劲的鞠躬劝阻说:“我的妻子她刚刚睡着了,麻烦你们都轻点再轻点,不要打搅了她的美梦。”
    “咔!”
    何导难掩激动,声音都有点抖了。这就是他理想中“李晓峰”痛失爱妻的状态,人在极度悲伤下的应激状态,完美的被展杨诠释出来了。
    “小展,我们休息十分钟,然后拍摄下一个场景。”
    展杨却在长舒口气后,问道:“何导,这应该是我最后一个部分吧。”
    得到肯定答案后的展杨带着迫切与自信说道:“那还等什么?我现在状态超好的。”
    展杨最后一个部分是多个镜头闪现而串成的长镜头,描述的是他终于接受了妻子去世的事实。其实这一趴何导交给展杨自由发挥,原来他特别作难,现在却因为锦理的消失迎刃而解了。
    先是女儿不好好吃饭,哭喊着要妈妈时,“李晓辉”笨拙的喂饭想念妻子;再是带着女儿从外面回家,漆黑的房间提醒着他妻子已经不在人间;当展杨掂着锅铲站在灶台前,这是最让他触景生情的,回想起与锦理同居的日常,竟真的让锅里的菜糊掉了;女儿开始牙牙学语了,“李晓辉”喊着妻子的昵称想要与她分享快乐,却没人回应而怅然的瞬间;夜里“李晓辉”翻身想搂抱妻子,然而身旁再无这个人… …
    展杨饰演的“李晓辉”终于日渐消瘦、精神萎靡,直到他将双人床换成了单人床,从妻子去世起就没流下一滴眼泪的“李晓辉”终于崩溃痛哭,表情撕心裂肺但却隐忍着不发出声音,只为不想让已经有所感知的女儿受到伤害。
    副导演在旁边看着,不禁赞叹:“这段表演的张弛力真的太厉害了,看的我都要流泪了。”说着他抹了一把脸,“我现在终于知道在妻子去世时他为什么冷淡处理了,就是为了要在这里将悲痛渲染到一个高-潮。”
    何导眼神放光不住的点头,“其实很多人在至亲去世的那一刻是不愿意相信的,尽管他们悲痛却表现不出来;反而在今后的日常里,也许是一个名字一个称呼、也许是一个场景一个瞬间,都会痛彻心扉哭到晕厥。展杨这一次,是最贴近现实的表演,一定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