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PO原创市集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 12 部分

      美国8大名案 作者:肉书屋

    第 12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税肝侗镜男∷怠读队窘凇芳巴缡泳纭a硪晃蛔髡呓萑稹ぐ卤竞漳u谄渌泄匾郎に箍n硕た夏岬系摹读硪晃豢夏岬戏蛉恕芬皇橹幸沧ㄓ幸徽录切鹇晟つ死咨卑浮!xt小说上传分享

    跨世纪的审判(9)

    与媒体的热闹相比,警方的工作就逊色多了。1993年10月,经过两年多对所有资料,包括警方笔录、现场证据和验尸结果等的研究,州警署刑事实验室向格林尼奇警署提交了一份厚达六英寸的报告。1994年1月21日,该实验室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称,他们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终因证据有限,无法提供任何对案情有突破的发现。  其间,关于玛莎·莫克利凶杀案的另一本书《邪恶豪门》的作者梯姆·杜马斯曾采访过康涅狄格州警署刑事实验室。据书中记载,专家们对此案能作出肯定判断的只有两点:一、玛莎的尸体最后被挪到大松树下,说明作案人对环境十分熟悉。二、作案现场一共有三处,意味着作案人的犹豫和无准备,也表明了这不是一起预先策划的凶杀案,作案人自己都未曾料到会是如此结果,同时也说明此人有某种程度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障碍。当梯姆·杜马斯问,凶手是否是一位左撇子,如托尼·斯卡克尔,一位著名的法医学人士不置可否地说,右手的反手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1994年10月,格林尼奇警署承认本案又一次陷入僵局。用杰可·所罗门的话说:“只能寄希望于罪犯的自首了。”  至此,玛莎·莫克利凶杀案的侦破调查工作已经是三起三落。有关当局认为,最大的障碍仍是斯卡克尔家族的不合作。但媒体却指责警方的无能,致使犯罪现场的原始勘查杂乱无章,以致许多宝贵的证据被严重污染,甚至毁于一旦。  尽管斯卡克尔们拒绝配合警方破案,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在私下里进行调查。当官方宣布对玛莎·莫克利凶杀案重新立案后不久,1992年,斯卡克尔家族聘请了总部设在纽约的萨顿私人侦探事务所。该所实力雄厚,经验丰富,参与玛莎命案工作的首席侦探杰姆·马菲曾在联邦调查局供职15年,其余人等也都曾是警界及司法界高手。罗斯顿·斯卡克尔要求萨顿专案组从头开始调查本案,以寻找斯卡克尔家族以外其他人作案的证据。如果作案人确系斯卡克尔家族成员,罗斯顿则希望专案组与律师们配合,为此人提供最为有力可靠的辩护。  由萨顿侦探们的调查结果汇编的资料,即是玛莎·莫克利凶杀案中著名的萨顿文件,亦称萨顿报告。  萨顿专案组的调查历时数年,耗资百万,其结果却似乎于斯卡克尔家族更加不利。侦探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线索矛头直指小斯卡克尔们,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托尼和迈克·斯卡克尔先后分别改变证词,推翻了他们各自不在现场的证据。  托尼原先对警方的说法是,他于1975年10月30日晚上9点30分左右在后门与玛莎·莫克利告别,然后进屋做功课。众所周知,托尼并不是一个刻苦用功的学生,那天他喝了不少酒,还刚与一个漂亮的姑娘调了情,何况天色已晚,第二天又不上课,“做功课”之说听上去就不是那么合情合理。经警方再三追问,托尼说功课的题目是清教徒和亚伯罕·林肯。但据布朗维克男子私立中学的任课老师和肯·利托顿讲,学校根本就没有布置过这样的作业。  1994年10月7日,萨顿专案组相约与托尼谈话。此时的托尼·斯卡克尔已经36岁,结婚后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住在马萨诸塞州。谈话过程中托尼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告诉专案组的侦探们,1975年10月30日晚,他并没有在9点30分离开玛莎·莫克利,他俩在一起又呆了20分钟左右。以下为萨顿报告原文:  他们开始长时间(约20分钟)的接吻和抚摩,包括相互抚弄(茹房、yd和),直到最后手y的双方都达到了性高c。这时(大约晚上9点50分)玛莎和托尼整理好各自的衣服,玛莎对托尼说再见。托尼最后看见玛莎匆匆穿过斯卡克尔家后院的草坪朝自己家里走去。托尼说他没有解开玛莎的胸罩。他将手伸进玛莎的印花高领衫里摩挲她的双r。他还说他解开了玛莎的裤子,稍微拉下来一点,伸手进去抚弄玛莎的yd。他说当玛莎用手揉捏他的使他达到高c时,他弄脏了自己的衣(内k)。他说离开玛莎后他回到屋里,但没有换衣服也没有冲澡。  托尼还说在此之前,9点30分左右,他和玛莎曾进屋里去过一次。当安迪娅·莎克比尔按门铃时,托尼告诉玛莎等着,他取了钥匙交给安迪娅。  这段话诚然是在警方敲定的作案时间段里将托尼和被害人连在了一起,推翻了他不在现场的证据,但同时也推翻了警方关于作案动机的结论。事实上,玛莎并没有拒绝托尼的性要求,这位阔少爷在获得满足之后似乎没有必要再杀人。  1995年2月6日,萨顿调查人员再次找托尼·斯卡克尔谈话。除了一些细节有出入外,内容基本上与第一次大同小异。在两次谈话中,每当提到有关案情的具体问题时,托尼都回答不知道,或干脆不说话。当年警方办案人员与托尼的谈话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形。  此外,萨顿文件中还有一份由斯卡克尔家的律师汤姆·希里丹交给专案组的资料。这是一份心理检查记录,患者姓名一栏里填写的是“托米·巴特勒”。1976年1月,格林尼奇警署调阅托尼·斯卡克尔的病历后,同年3月15日,斯卡克尔家的医生安排托尼以化名托米·巴特勒到一所教会医院作心理会诊。此次会诊除了得出与耶鲁大学医学院豪尔博士基本类似的结论外,主持检查的帕狄克·格拉门博士还让托尼做了完成句子的测试。医生给出句子的前半段,由托尼接上后半段。以下是该测试中的部分句子,有的念起来不是很通顺:

    跨世纪的审判(10)

    “他通常感到性关系——使他很不舒服。”  “在他和她做a之后——他把自己灌醉。”  “我的性欲——非常弱。”  “我童年时最害怕的是——母亲。”  “当她拒绝了他时,他——她一耳光。”  “对一个男人而言,打女人——如果她不听话。”  格拉门博士认为,托尼“在与女性相处时特别敏感和易怒”。  真正大爆冷门的,是1992年8月4日萨顿专案组与迈克·斯卡克尔的谈话。迈克告诉调查人员,他当年也对警察撒了谎。1975年10月30日晚11点20分左右,当他们哥儿几个从泰利恩家回来后,他并没有上床睡觉。在11点40分到12点30分之间,他又外出转了一圈,并到过作案现场或现场附近。以下摘自萨顿报告:  从家里出来后,他朝威尔士街跑去,经过莫克利家,向右拐进一条车道。顺着车道一直走到尽头,来到那栋房子的一楼窗户前。迈克称他以前曾数次来这里偷看房间里的女人(未提名字)。在大多数情况下,该女子未穿衣服。这一次,女人穿着睡袍似的衣服躺在沙发上。迈克看了一会儿,又来到莫克利家的房前,爬上一棵树,朝一间他以为是玛莎的房间里张望。他对着窗户叫了几声:“玛莎,玛莎。”但无人答应。迈克说,他后来在树上手y直至达到性高c。从树上下来后,他走到威尔士街一盏路灯旁停下来。迈克说他当时觉得在后来发现玛莎尸体的地方“似乎有人”。他“冲着黑暗”叫了几声,又顺手捡起几块石头之类的东西朝树丛里扔去,但还是觉得很害怕,便一溜烟跑回了家。他从房子的后面转到前面,发现所有的门都锁上了,于是翻墙从二楼自己卧室的窗户爬进去。他觉得他在外面呆了有30到45分钟,到家时大约是后半夜12点30分,然后他就睡觉了。  据专案组的侦探们分析,这段话有几处值得怀疑的地方。一是迈克反复陈述他在案发现场附近奔跑、叫喊、扔石头,还专门提到威尔士街上的那盏路灯,似乎不是无意的。很可能他知道有人看见了他,听见了他,或是他自己在现场留下了什么蛛丝马迹。要知道,dna鉴定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重新立案鉴定物证很可能把他牵扯进去。  二是迈克说他爬上的那棵树正好就是玛莎房间窗前的树。玛莎养的两只宠物猫就经常从那棵树上出入。  莫克利家的房子称得上是巨宅,如果迈克不能肯定那到底是不是玛莎的房间,又刚好找对了,这种巧合似乎有点离谱。  三是迈克爬到玛莎的窗前叫她的名字,好像是为了故意给人一种印象:他不知道玛莎不在家,更不知道玛莎已经被害。  最值得怀疑的是,迈克说当他回家的时候,发现所有的门都上了锁,于是只好翻墙从窗户爬进去。据萨顿侦探们从斯卡克尔家人及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的结果,斯卡克尔家从来不锁门。那迈克为什么不敢堂而皇之地从随便哪扇门走进去呢?他是怕人看见什么吗,譬如溅到身上的血迹?  如若真是迈克·斯卡克尔杀了玛莎·莫克利,那么作案动机又是什么呢?迈克与玛莎同龄,他们之间的交往早于托尼与玛莎的交往。玛莎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兄弟俩都对她有意思,但她更钟情于托尼,对迈克则要“多加小心”。萨顿侦探们在调查中得知,不少人知道迈克和玛莎的关系非同寻常,有些人甚至直言不讳地称玛莎为迈克的“女朋友”或“前女友”。迈克的姨妈苏·列诺兹就对专案组说过:“玛莎·莫克利曾一度是迈克的女朋友。”以下是萨顿专案组关于这一点的结论:  大量的证据证明,迈克与玛莎曾有过男女朋友的关系。也有人证实,托尼和迈克曾经为了玛莎争风吃醋而大动干戈。由此我们推断,当迈克一行人在9点30分开车去泰利恩家以前,托尼与玛莎之间的挑逗和调情使迈克大为不快,甚至大为光火。  而且,迈克那天也喝了不少酒,后来又在泰利恩家里吸了毒。  当萨顿侦探事务所刚从罗斯顿·斯卡克尔手里接过这宗案子时,杰姆·马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他以前在联邦调查局的老同事们帮忙分析作案人的性格特征。杰姆·马菲请的是一个叫做“学术分析所”的私家公司,该公司的专家大多曾就职于联邦调查局。以下是专家们的分析结果:  该犯年龄为14至18岁,住家离被害人不远,只需步行便可到达。其家庭的社会和经济层次与被害人相当,能频繁地与被害人接触。在学校和家里均表现出行为、情绪及心理上的问题或障碍。不能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经常与他们争斗。作案时受到酒精或毒品的影响。在两性关系上不成熟。  如果说,前面所有的特征都同时适用于托尼与迈克,那最后一条恐怕就非迈克莫属了。  其实,萨顿事务所最早想要勾画的作案人是肯·利托顿,因为斯卡克尔先生花大把钞票请他们来,是为了找出斯卡克尔家族以外的凶手。所以当萨顿侦探们着手此案时,他们将肯·利托顿列为他们的第一嫌疑人。但专家们关于罪犯特征的分析与肯·利托顿相去甚远,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1975年的时候,肯28岁,他出身于平民家庭,和玛莎·莫克利素不相识。  在与萨顿专案组的谈话中,肯·利托顿说:“我唯一能想起那天晚上我所见到的人是托尼。你们可能会对这一点感兴趣,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或某一时间段里,我为他提供了不在现场的证明。”肯重复了他曾经告诉过警方的那天晚上的所见所闻。有趣的是,他自始至终只强调托尼不在现场的可能,而似乎并不急于为自己提供任何证明。

    跨世纪的审判(11)

    侦探们问:“你认为谁是作案人?”肯·利托顿答:“无可奉告。”  侦探们又问:“你是否认为作案人是某一位小斯卡克尔?”肯·利托顿再答:“无可奉告。”  但肯说他并不是特别肯定迈克是否真的和另外三个人一起去了泰利恩家,还说他认为案发的时间应该在10点30分以后,甚至推测玛莎可能被从家里叫出来,然后在11点到12点之间被害。  萨顿报告指出,据侦探们的观察,肯·利托顿知道的比他告诉他们的要多。报告中还强调,1975年10月30日晚上,肯·利托顿暂住在罗斯顿·斯卡克尔的主卧室里,从二楼那里的阳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威尔士街和莫克利家的前院。他难道没有看见什么吗?  萨顿私人侦探事务所的职业道德要求专案组的调查人员为他们的委托人保密。所有参与此案的侦探都和罗斯顿·斯卡克尔签订了承诺保密的法律文件。  1996年的一天,小说《炼狱季节》的作者多米尼克·达恩在他杂志社的办公室收到一条电话留言,留言人称:“我有关于莫克利凶杀案的材料。”多米尼克与此人约定在市中心一家餐馆碰头。对方名叫基米·布莱因,21岁,大学刚毕业,临时受雇于萨顿侦探所,帮助整理有关玛莎命案的调查材料。他是萨顿所有能够接触此案的人员中唯一一个没有在保密协议上签名的人。基米·布莱因当时交给了多米尼克·达恩一沓厚厚的《萨顿文件》。不久,风声走漏,年轻人遂向多米尼克索回文件。多米尼克·达恩悄悄地留下一份复印件交给他的秘书,叮嘱她“务必藏在一个我不知道的地方”。  此前,1995年11月26日,时任纽约警署报刊《新闻之日》记者的林·列韦特将萨顿报告中托尼·斯卡克尔翻供一段披露于报端。同年12月4日,迈克·斯卡克尔的翻供也相继见报。没有人清楚林·列韦特的消息源自何处,但据说1992年,当萨顿专案组刚开展工作时,曾向林索取某些有关本案的材料。他们之间可能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默契或交易。  这两条消息对格林尼奇警界的震惊是不难想象的,迈克·斯卡克尔当即被列入嫌疑人名单。“不说别的,”弗兰克·伽尔说,“单凭他长期、多次对警方撒谎这一条就足够了。”现在办案人员们知道该做什么了,他们要把迈克·斯卡克尔查个底朝天。  就人们对迈克的了解,他比托尼更可能产生暴力行为,甚至更可能杀人。他之所以一直没被列为嫌疑人,是因为他有不在现场的证明。警方从未对迈克使用过测谎仪,但约翰·斯卡克尔通过了测谎实验。约翰告诉警方,案发当晚9点30分左右,迈克、小罗斯顿和他一起开车送杰姆·泰利恩回家,并在泰利恩家里一直呆到11点20分。于是,这一干人等尽数免疫。当然更重要的是,警方一直把作案时间锁定在是夜9点30分至10点。  诚如格林尼奇警探史迪华·卡罗尔所言:“托尼是一个恶少,迈克比他还要坏一百倍。”据说迈克当年经常到格林尼奇一家体育用品商店闲逛,见到喜欢的东西拿了就走,店主人只好向他老爸告状。遇到这种情况,罗斯顿·斯卡克尔通常只说一句:“把账单寄过来。”除了与托尼相似的问题和麻烦外,迈克还要加上一条:生性残忍。贝尔赫文岛的人们曾经看见他用气枪虐杀小动物,在散步的时候用高尔夫球g顺手打死猫、狗或松鼠。有一次,一位巡警亲眼目睹迈克用高尔夫球g一g劈下一只小松鼠的脑袋。他还收集了整整一袋被他打死的鸟。迈克飙车、酗酒、打架斗殴,邻居们形容他是“一个危险人物”。他的心目中似乎对一切都充满了仇恨,包括他的家人。家里唯一的女孩朱莉对迈克“怕得要死”,而最糟糕的是他和托尼之间的明争暗斗,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兄弟反目,甚至拳脚相向。  另一方面,迈克·斯卡克尔又是一个慷慨的人。出手大方使他在贝尔赫文岛上结交了不少酒r朋友。  迈克的兜里总是揣着大把的钞票,经常一高兴就买一副棒球手套或一辆自行车送给朋友,还不时带着朋友们乘坐大湖矿业公司的飞机全国兜风。  迈克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我们姑且称他为“弗莱德”,对《邪恶豪门》的作者梯姆·杜马斯说,迈克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这也许和他从12岁就沾酒、并从此嗜酒成性有关。他可以非常豪爽,又可能非常残忍。同时,迈克又是斯卡克尔家兄妹七人中最聪明的一个,鬼点子层出不穷,馊主意一个接一个。  1975年10月31日,当西娜·玫盖尔发现玛莎的尸体后不久,迈克跑到“弗莱德”家里,异常兴奋地对“弗莱德”的母亲说:“玛莎被人杀了。他们想要把这件事栽到托尼身上。”这很令人感到蹊跷,因为当时还没有任何人把托尼和玛莎之死联系起来。事实上,在玛莎命案发生后,迈克是第一个向警方报告在9点30分看见托尼和玛莎在一起的人,托尼也由此而成为了本案的嫌疑人。  那天下午“弗莱德”不在家,他到学校参加足球队训练去了。等他回家听到玛莎的事情后,便和往常一样朝斯卡克尔家走去。“弗莱德”在门口被一位穿深色西服的陌生人拦住,告诉他现在不能见迈克。后来人们知道,那天下午,大湖矿业的几位律师已经赶到了斯卡克尔家,那位陌生人可能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弗莱德”与迈克的友谊不复存在。这也许是因为,用“弗莱德”自己的话说:“在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是迈克杀了玛莎。”

    跨世纪的审判(12)

    迈克的可疑之处还远不止这些。斯卡克尔家的花匠弗兰兹·维丁注意到,在玛莎命案之后,迈克的兄弟姐妹们对他特别好,“好像他知道什么事情似的。”  至于托尼,1975年12月11日,海伦·伊克斯和杰弗利·拜伦在向警方反映了玛莎和托尼之间的亲昵举动之后说:“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认为是托尼杀了玛莎。”海伦·伊克斯的母亲也曾告诉过莫克利夫人:“我不觉得托尼会杀人,但是迈克,那就难说了。”  1978年3月5日,迈克开车去纽约温德汉滑雪区,因交通违章、又拒不按照警察的指示停车而被警车追截,最后撞到路边一个电话亭上。迈克被拘捕的罪名包括无照驾驶、酒后开车和超速行驶等。后经家庭律师汤姆·希里丹出面交涉,并如数缴纳保释金后,迈克免受牢狱之苦,但被送进了缅因州的依兰少年管教中心。多年后,人们在萨顿报告中读到了当时汤姆·希里丹就此事找迈克谈话时写的一段手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迈克毫无痛心或追悔之意。他唯一的回答是:‘下次我决不会再让他们逮着了。’”  依兰少管中心是专为有问题的纨绔子弟们开设的,在1978年,年收费即高达3万美元。从那时开始,迈克在这里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治疗和管教中心出出进进,前后长达十余年。但在外人看来,斯卡克尔家的主要目的恐怕还不只是想让迈克的行为变得规范一点。这些所谓中心的严格的保密制度使警方不可能接触迈克,曾有一度,警方甚至不知道迈克身在何处。等到迈克最终结束他的治疗或管教生涯时,他已经30岁出头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迈克从一所大学毕业后,娶了一位职业高尔夫球员为妻。他曾在数位肯尼迪的办公室里做过事,还代表美国国家队参加过一次世界级的滑雪比赛。  对迈克·斯卡克尔来讲,萨顿报告才仅仅是他厄运的开头。1996年2月16日,据当时收视率颇高的电视专题节目《未解之谜》(ueries)报道,一位自称菲尔·洛伦兹的人打电话给该节目的举报热线,称他于70年代末期和迈克一起在依兰少管中心接受戒酒戒毒治疗达两年,其间迈克曾在一次小组会上当着好几个人的面,坦承他用高尔夫球g打死了玛莎·莫克利。迈克说他当时喝醉了,他在醉酒的时候脑子里经常一片空白,对自己之所为毫无意识。据说在那次小组治疗时,依兰中心主任约瑟·瑞希也在场并录了音。  1997年,多米尼克·达恩将两份萨顿报告的复印件分别交给康涅狄格州司法部和作家、前洛杉矶警署侦探马克·弗尔曼。后者在自己独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8年出版了《格林尼奇凶杀案》一书。书中指迈克·斯卡克尔为玛莎·莫克利命案的真凶,并在其重构的案情中认为,莫克利小姐并未在那天晚上的9点50分离开托尼·斯卡克尔,他们一起在斯卡克尔家里一直呆到11点20分,迈克等人从泰利恩家返回。迈克再次目睹托尼和玛莎之间的亲密,怒火中烧,与托尼吵了起来。玛莎愤然离去,但在回家的途中被盛怒的迈克追杀,当场毙命。其间,肯·利托顿刚好来到主卧室的阳台上,他是近视眼,即使戴着眼镜在黑暗中也很难分辨清楚。借着威尔士街的路灯,他隐约看见有两个人影在莫克利家的草坪上晃动,但他不能肯定到底是谁,或到底在发生着什么。同时,迈克也看见了阳台上的人影。书中认为,迈克对萨顿专案组所言在玛莎窗前的大树上手y,实乃凶犯在大松树下扒掉被害人的裤子之后,对着尸体手y。此一论点后来在法庭上被公诉方所引用。尽管作者因为在书中过分渲染格林尼奇警方的无能与腐败而遭到当地办案人员的抨击,后来证明,此书有关案情的分析对最后结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年,《邪恶豪门》出版,从书名就不难看出作者梯姆·杜马斯的倾向。书中虽未明确地裁断凶手究竟是谁,但却在另一方面促进了本案的进程。  自斯卡克尔家族中断了与办案人员的合作以来,格林尼奇警方曾多次向其所属的凡尔费德地区检察长办公室提出申请,要求成立大陪审团,强行传唤他们认为与本案有关的证人,但每次皆被检察长唐·布朗以证据不足而驳回。唐·布朗的顾虑是,根据康涅狄格州法律,第一,如果被传唤之证人认为在大陪审团前作证可能会引火烧身,给自己带来麻烦,并援引宪法修正案第五款保持沉默,大陪审团为赢得其合作,须预先赦免其罪。这就意味着,倘若此人果真是凶犯,在他如实作证之后,检察长办公室不得对他进行起诉和判罪。第二,康涅狄格州的大陪审团是所谓一锤子买卖,如果传讯调查的结果仍无足够的证据对任何人提起起诉,则此案便被永远地画上句号,成为死案,今后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重新立案。所以该州的检察官们除非有十分的把握,否则不敢轻易考虑动用大陪审团。自1975年玛莎·莫克利命案以来,唐·布朗在位的20余年里曾屡屡驳回警方及受害人家属要求成立大陪审团的申请,其中有好几次警方自认有足够的理由,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说法。  梯姆·杜马斯在《邪恶豪门》一书中写道,如果斯卡克尔家族真的想利用权力和金钱影响当地警方和司法界,使本案不死不活永远不得开庭,最好的方法就是买通唐·布朗。1998年4月,此书出版后两星期,唐·布朗突然宣布辞职,并称其原因是“杜马斯的书”。事后梯姆·杜马斯说,他书中所言只是反映了记者们的猜测和公众的议论,实际上他个人认为唐·布朗不可能受贿,因为在1991年,正是唐·布朗批准对玛莎·莫克利凶杀案重新立案调查。梯姆·杜马斯还补充道,唐·布朗只是在等待更确凿有力的证据和更成熟有利的时机。

    跨世纪的审判(13)

    唐·布朗的继任乔纳森·贝尼蒂倒是一点儿也不含糊,新官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成立大陪审团,这在康涅狄格州实不多见。在此以前的十年里,全州总共只有过15次申请,半数以上被否决。提出申请的检察长必须向州里一个专门的法官小组呈交所涉证据的概要并通过答辩,使法官们相信大陪审团传讯调查的结果会导致拘捕和起诉。  1998年6月,法官专门小组批准了乔纳森·贝尼蒂的申请。于是,在唐·布朗离任后不到两月,康涅狄格州最高法院法官乔治·桑被指定为玛莎·莫克利凶杀案的单人调查性特别大陪审团法官。在玛莎·莫克利被害之后,康涅狄格州的大陪审团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重大的改革,除原先由一名法官和12至14名陪审员组成的常规大陪审团之外,新增加一种只有一名法官主持的、以调查为目的的特别大陪审团,之所以也在“陪审团”前面冠之以“大”(grand),是因为它具有一般大陪审团的权威,或享有同等的权利,如前面提到的强行传唤证人权、特别赦免权等。因为只由一人组成,这种单人调查性大陪审团在康州司法界被戏称为“独角戏”。法官专门小组同时决定,特别大陪审团的传讯和听证将在凡尔费德地区首府桥港市中心的司法大楼三楼c号庭举行,为期18个月。  1998年初夏,康涅狄格州司法部下达了将被传唤的证人名单。  7月10日,大陪审团开庭听证的第一天共传唤了四名证人,依次为:杜丽丝·莫克利、乔恩·莫克利、首批到达现场的警方人员之一丹·赫可曼和静·威尔克。接下来还有:西娜·玫盖尔、海伦·伊克斯及数位案发当日在现场的警探们。不难看出,大陪审团基本上是按照案情发展的时间顺序传唤证人的:玛莎失踪、发现尸体、警方到场、现场调查……  整个听证过程中,c号庭大门紧闭。被拒于门外的记者们顶着烈日云集在司法大楼外,不择手段地打听消息,或围追堵截进出的证人。  8月4日,一位头发花白、行动迟缓、憔悴不安,且略带神经质的证人径自步入c号庭,对沿途所有记者的提问充耳不闻。如果不是事先已打探到了当日到庭的证人名单,记者们恐怕很难将眼前这位“老者”——其实此人刚刚50出头——与23年前那位英气勃勃、风度翩翩的肯·利托顿联系起来。几分钟后,利托顿先生在数位律师和官员的陪同下从c号庭转入公开庭。检察长乔纳森·贝尼蒂向该庭法官约翰·罗曼解释说,肯·利托顿坚持宪法修正案第五款赋予的权利保持沉默,请求法官下令强迫利托顿先生作证。  约翰·罗曼法官如是下令。  现在,肯·利托顿可以有两种选择。或者是对抗法庭命令继续保持沉默,其后果将可能以蔑视法庭罪而被起诉。或者是遵命作证,并依法自动获得“协议豁免”,也就是说,即使最后大陪审团认定肯·利托顿是本案凶犯,他也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陪审团不准备传唤托尼和迈克·斯卡克尔)。此举同时也表明了检察长乔纳森·贝尼蒂相信肯·利托顿是无辜的。  斯卡克尔家族被传唤到庭的有朱莉、约翰和斯棣文,以及他们的大姑乔治安娜·泰利恩家的两位表姐妹。  9月24日,一辆挂缅因州牌照的豪华礼宾车悄悄地停在司法大楼侧门。等那些肩扛摄像机在前门守候多时的记者们发现时,车主早已消失在三楼的c号庭了。此人便是靠依兰少管中心发财起家的大富翁、该中心主任约瑟·瑞希。  很快,瑞希先生怒气冲冲地从c号庭出来,他也被转到一处公开庭。事后,他在司法大楼前门的台阶上告诉记者,鉴于依兰少管中心的性质和为客户保密的职业道德,他将请求法院特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依兰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及客户、学生患者不被大陪审团传唤。约瑟·瑞希向记者们解释道,由于治疗的需要,中心工作人员总是启发和诱导学生患者将自己的心事统统讲出来,并向他们保证绝无泄密的可能。依兰中心治疗工作的宗旨是:“讲真话将使你重获自由。”如果大陪审团强迫中心有关工作人员或学生作证,这将使依兰少管中心信誉扫地,并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当记者问及迈克·斯卡克尔坦白他杀害玛莎一事,约瑟·瑞希称他从未听说过此事,并扬言要追查向《未解之谜》打举报电话的人。约瑟·瑞希说,被送到依兰少管中心的都是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人,有的人管教成功,或治好了,后来当上了官、大老板,也有些人是无可救药的。“谁敢肯定这个家伙在给《未解之谜》打电话的时候没有酗酒或吸毒?”  12月10日,经过两个多月漫长的诉讼,法院裁决,依兰少管中心不享受任何特免。所有可能为玛莎·莫克利凶杀一案提供线索者,都必须依法接受大陪审团的传讯。同时,法院方面也将在不影响正常法律秩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依兰中心保密。  1998年7月下旬,大陪审团开始听证后两周,迈克·斯卡克尔为自己聘请了辩护律师米基·谢尔曼。此时,迈克与家人已迁居佛罗里达,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当有记者问及迈克对大陪审团的听证有何反应时,米基·谢尔曼说,迈克在这宗凶杀案的y影里生活了20多年,对一切都已经麻木了。只要案情能够水落石出,对迈克而言就是一种解脱。所以无论将有什么样的结果,他都会坦然接受。

    跨世纪的审判(14)

    1999年12月10日,在秘密传讯53位证人之后,大陪审团听证结束。  跨过世纪之交,2000年1月19日,大陪审团法官乔治·桑向康涅狄格州司法部提交了听证报告。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乔治·桑在报告中称,听证过程中获取了“爆炸性的线索”。不久,检察长乔纳森·贝尼蒂签署逮捕令,迈克·斯卡克尔主动从佛罗里达飞回康涅狄格州伏法。这时他的妻子已经和他离婚,儿子乔治·斯卡克尔刚满周岁。  2000年3月14日,被告辩护律师米基·谢尔曼呈请少年庭法官摩琳·丹尼斯准许时年39岁的迈克·斯卡克尔在少年庭受审,理由是,玛莎命案发生之际,迈克年仅15岁。对25年前的案子应该按25年前的年龄处理。据司法界有关人士讲,假如迈克·斯卡克尔是玛莎·莫克利命案的真凶,假如他在1975年未成年时就接受审判,最多判刑5年。也即是说,迈克·斯卡克尔在20岁时就会刑满释放重获自由。  2001年1月31日,摩琳·丹尼斯法官裁定,玛莎·莫克利凶杀案将由成人庭受理,原因很简单,康涅狄格州没有任何一个少年犯人囚禁处可以关押一位40岁的成年人。被告方不服上诉,于2001年11月19日被康涅狄格州最高法院驳回。  2002年4月2日,评议挑选陪审员的工作开始。4月19日,组成了有六男六女共12人的陪审团。所有陪审员不仅是清一色的白人,而且是清一色的白领,其中有警署官员、西班牙语教师、酒店主管、投资顾问、餐馆经理、市场专家、公司法律顾问、一家培训司机的大公司总管,还有一位护士,她的女儿供职于纽约市检察长办公室。  同年5月7日,玛莎·莫克利凶杀案在位于康涅狄格州首府诺维奇的州法庭正式开庭审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当日的电视新闻中报道:  历经27年岁月及数千则新闻报道之后,玛莎·莫克利凶杀案的嫌疑人、依莎儿·肯尼迪41岁的侄子迈克·斯卡克尔今天终于被推上了审判台。  …………  当与他的辩护律师步入法庭时,迈克·斯卡克尔拒绝回答记者提出的任何问题。而公诉方的检察长乔纳森·贝尼蒂则自信地告诉记者,他对打赢这场官司非常有把握。  …………  60多家媒体派出了记者,他们在法庭大楼的后面搭起帐篷安营扎寨,给这出悲剧的一幕平添了几分热闹的氛围。  …………  尽管被告律师米基·谢尔曼称斯卡克尔家族从未利用他们与肯尼迪家族的关系对此案施加过任何影响,但迈克的表妹科特妮·肯尼迪将会作为被告方证人出庭。  人们猜测那位肯尼迪夫人是否也会在审理期间到庭旁听以加重被告方的筹码。可以肯定的是,另一位女士,为使今天的到来而不懈奋斗27年的受害人的母亲杜丽丝·莫克利博得了法庭内外众多的尊敬与同情。  …………  另一位与肯尼迪家族有关联的证人是麦可·肯尼迪家的小保姆。1996年,迈克·斯卡克尔与麦可·肯尼迪同时在其叔父泰德·肯尼迪的参议员竞选办公室工作,麦可·肯尼迪与当时不到20岁的小保姆发生了不正当性关系,使女方家长深为焦虑。迈克帮助他们公开并了断了这段关系。1997年新年除夕,麦可·肯尼迪在科罗拉多州死于滑雪事故。有消息说,迈克·斯卡克尔曾向小保姆谈起过玛莎命案。  被告方的证人名单上有20多个名字,公诉方的名单则列了40多人,包括开庭第一天的头两名证人杜丽丝·莫克利和西娜·玫盖尔。其他证人有肯·利托顿、托尼·斯卡克尔、罗斯顿·斯卡克尔等等。  据各媒体综合报道,在法庭辩论中,公诉方认为迈克·斯卡克尔爱上了玛莎·莫克利,但因为玛莎更钟情于其兄托尼而萌生杀人念头。  本案没有任何目击者,且缺乏足够的法医学证据,如头发、皮肤、dna等将被告与作案人联在一起,其余物证也为数有限,唯一确凿的只是那支属于被告已故母亲的高尔夫球g。所以,就公诉方而言,整个案子差不多完全基于那些自称在不同的场合听到迈克·斯卡克尔自白的证人,其中大部分是迈克在依兰少管中心的同学,也有人在玛莎·莫克利的尸体被发现后听见他讲过某些令人生疑的话。一位名叫格里高利·科尔曼的依兰学生在本案开庭之前死于海洛因过量,但法庭允许公诉方宣读他在接受大陪审团的传讯时所提供的证词,其中提到迈克·斯卡克尔曾不止一次亲口告诉格里高利·科尔曼:“我杀了人但没人敢把我怎么样,因为我是肯尼迪家族的一员。”  另一位证人是当年斯卡克尔家的司机洛伦兹·热卡罗利。他说在玛莎命案后不久,有一天,迈克与他的父亲在家里大吵大闹,事后斯卡克尔先生派洛伦兹·热卡罗利送迈克去纽约看心理医生。路上迈克掏出一把刀扬言要杀洛伦兹,洛伦兹无奈,只好对迈克好言相抚。“之后迈克对我说,他闯了大祸,必须得离开美国。他说他走投无路,只有自杀。”迈克让洛伦兹·热卡罗利在特里波罗大桥停车。迈克从车里跳出去,开始翻爬特里波罗大桥的栏杆,威胁说他要跳河自杀。  此外,公诉方还传唤了作家理查德·霍夫曼。此人曾打算撰写一本关于斯卡克尔家族的书,并于1997年采访了迈克·斯卡克尔。在法庭播放的采访录音中,迈克向理查德·霍夫曼讲述了1975年10月30日晚上他的所作所为,内容和1992年8月4日他同萨顿专案组的谈话差不多。然后说,当第二天他听到玛莎的母亲莫克利夫人说玛莎失踪时,“我当时心里想:‘哦,我的上帝!昨天晚上他们看见我了吗?’”

    跨世纪的审判(15)

    有一位证人说,多年以后,迈克·斯卡克尔曾提到,他记得那天晚上看见他的哥哥托尼在玛莎家的后院。另一些证人向陪审团讲述了托尼和迈克·斯卡克尔兄弟俩之间的不和。公诉方还在法庭上出示了玛莎被害时穿的一只鞋,上面写着“托尼”。  被告方律师的辩护要点首先是,在警方推断的作案时间,9点30分到10点之间,迈克·斯卡克尔正和几位兄弟一起远在8英里之外的泰利恩家里吸毒、看电视,这一点有若干证人可以作证。  其次,某些证人的可信度值得怀疑,譬如格里高利·科尔曼严重吸毒,他的思维甚至神经都不可能健全。被告方的证人中也有一些依兰少管中心的学生,他们告诉法庭,依兰的工作人员经常对学生进行辱骂、体罚,甚至殴打,以强迫他们讲出校方希望听到的话。  至于作家理查德·霍夫曼提供的采访录音磁带,米基?

    第 12 部分

    欲望文